Ztab

网站分析

https://www.sciengine.com/SSTe/doi/10.1360/SSTe-2024-0096

基本信息

URL: https://www.sciengine.com/SSTe/doi/10.1360/SSTe-2024-0096
Canonical链接: 未设置
Robots指令: all
百度权重(PC): 1
百度权重(移动): 1
PC端IP范围: 158 ~ 175
移动端IP范围: 124 ~ 137

内容指标

页面标题: 过去千年中国森林和草地面积及空间格局重建
Meta描述:
历史时期森林和草地覆被变化既是量化研究生态环境变化过程的关键性指标, 也是长时间尺度气候变化模拟和陆地生态系统碳排放评估等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 但因受历史资料制约, 其定量重建和空间网格化重建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方法有待深入探究. 本文以中国现今陆域为研究区域, 以过去千年为研究时段, 在客观把握森林和草地覆被变迁特点和驱动因素的基础上, 应用森林转型理论与空间替代时间等方法, 刻画了历史毁林过程的倒“S”型曲线, 构建了基于森林面积-人口数量变化函数关系的历史森林面积回溯重建模型和基于森林砍伐倾向性的森林网格化分配模型; 在此基础上, 分区构建了历史草地覆被变化定量重建的耕地扣减法与生境限制法; 从而建立了过去千年省区尺度森林与草地面积变化序列, 研制了分辨率为10km的过去千年森林和草地覆被网格数据产品. 结果表明: (1) 以人口数据为代用资料所构建的系列方法, 可较为客观地再现过去千年中国森林与草地覆被的时空演变过程, 方法可行有效, 为定量重建历史林草地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2) 数据显示, 过去千年中国森林面积总体以减少为主, 呈“先抑后扬”的变化特点, 大体经历了缓慢减少(1000~1650年)、快速减少(1650~1960年)和逐步恢复(1960~2000年)这三个阶段; 面积从1000年的298×10<sup>6</sup>hm<sup>2</sup>缩减至1960年的89×10<sup>6</sup>hm<sup>2</sup>, 随后恢复至2000年的153×10<sup>6</sup>hm<sup>2</sup>; 空间上, 千年间毁林过程呈现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 不断向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西南和东北等地区扩展的特点, 各区域森林覆盖率分别下降了27%、40%、58%、55%和35%. (3) 过去千年中国草地面积呈持续减少态势, 经历了平稳波动(1000~1600年)、缓慢减少(1600~1900年)和快速减少(1900~2000年)三个阶段; 面积从1000年的305×10<sup>6</sup>hm<sup>2</sup>下降至2000年的277×10<sup>6</sup>hm<sup>2</sup>; 其中, 千年间东北、内蒙古、甘宁、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的地带性原生草地面积减少了28×10<sup>6</sup>hm<sup>2</sup>, 而东部和南方非地带性次生草地面积增加了0.3×10<sup>6</sup>hm<sup>2</sup>, 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
展开
Keywords: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 森林, 草地, 面积重建, 网格化重建, 中国, 历史时期
展开
H1标签: 未设置
字数统计: 4,145 字

URL检测

URL状态: 可访问
检测时间: 2025-09-24 03:46:16

缓存信息

缓存状态: 未缓存
最近访问 (100)